今天晚上,馬雲什麼心境呢。
8月12日北京時間19點,阿里巴巴集團發佈截止6月30日的2015 Q2財報(2016財年 Q1)。財報顯示,阿里收入202.45億元¥,同比增長28%,淨利潤308.16億,同比增長148%,每股攤薄收益高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
什麼?淨利潤比收入還高?
這主要源於阿里影業完成融資後,阿里影業剝離出報表,並大幅推高阿里集團持有阿里影業股權的估值,因而帶來了高達247.34億元¥的處理收益計入。假設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阿里淨利潤為94.96億元¥,同比增長30%。
此外,還有一大亮點。
在各項業務中,阿里雲無疑成為一匹黑馬,Q2收入4.85億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長106%,是阿里集團收入增速最快的業務。
結合兩周前,阿里結盟用友時高調宣佈為阿里雲增資60億元¥,筆者溘然明白,為何馬雲肯在這項不賺錢的業務上下大手筆了,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戰略投資嘛。
但未來阿里雲能否以滾雪球式的增長速度往返報馬雲的戰略預期呢?
一,資料對照:增速最快
以及亞馬遜的雲業務AWS相似,Q2也是阿里第二次在財報中單獨列出雲計算業務收入。上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雲收入3.8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82%,本季度財報,阿里雲收入增幅則已擴張至106%。
這是什麼概念呢?阿里雲是Q2全世界增速最快的雲服務商。
先來看看國際市場,全世界排名第一的亞馬遜雲計算業務AWS在Q2收入增長81%。再來看看國內市場,2014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增長61.9%,高於美國市場增速,而阿里雲是目前僅有一家敢於公佈收入資料的中國雲服務商,收入增速也超過了中國公有雲總體市場增速。
當然,成立已9年的亞馬遜AWS總體基數在那擺著,人家Q2收入高達18.2億美元¥,利潤更是亞馬遜其他業務利潤的4倍。這是AWS不斷進行戰略投資9年後的結果,也預示著雲計算的未來前景。但收入翻番只少也象徵著6歲的阿里雲在阿里集團總體業務中正值高速上升期,未來是否可以滾雪球式增長還有待進一步考量。
二,外部環境:總體利好
首先要分析目前雲計算總體市場環境。
毫無疑惑,中國本土市場將是阿里雲未來實現滾雪球式增長的癥結。IDC預計,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將維持高速增長,到2018年中國雲計算市場將達到20億美元¥。據IDC資料,因為目前國際巨頭雲服務落地難題等因素,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方面,去年阿里雲超過亞馬遜AWS、微軟以及IBM國際TOP3雲巨頭在中國的總以及,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達29.7%,
在最新財報中,阿里還向美國投資人列舉了各個領功能變數的客戶案例,以顯示中國政府以及企業對雲計算的接受程度正愈來愈高。譬如, Play800作為國內大型遊戲廠商,正在使用阿里雲提供的大資料產品ODPS,進行遊戲的流失預警以及付費模式改善。又如,大家耳熟能詳的12306案例,今年春節期間,阿里雲平台就分流了75%的12306火車票查詢業務,處理全國網名3/4的余票查詢請求。中國客戶對雲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的加強,不僅對于阿里雲,對于所有的中國雲服務商都是總體利好。
當然,對于阿里雲自身,仍然得過患有規模關、技術關以及服務關。
三,規模配置:直擊AWS老家
當然,跟著阿里在美國上市,馬雲的視線不可能只局限於中國。
處於上升期的阿里雲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戰略性考量,即持續投入,斗膽配置,相信這也是網際網路企業所長於的。
阿里雲今年已經開始國外瘋狂配置。年初,阿里雲在美國矽谷設立首個海外資料中心,竟然將業務拓展到亞馬遜AWS、微軟、IBM的老家——美國市場。緊接著,又宣佈在中國香港以及美國設立第二個資料中心,同時將在內含中東、新加坡、日本以及歐洲等地部署新的資料中心。
這些投入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戰略投入。阿里雲剛剛取得的阿里集團那60億元¥的戰略增資,其實就主要用於國際業務拓展,雲計算、大資料領功能變數基礎以及前瞻技術的研發,以及DT生態系統的建設。
四,技術配置:至關激進
這一點很癥結。在阿里雲6歲生日大會上,其實筆者已經下了這樣一個結論:即阿里雲就如IBM小時候。
尤為在軟體方面,阿里配置至關激進。值得關注的是,阿里雲首度發佈與中間件關聯的大量雲服務,譬如基於PostgreSQL併相容Oracle的雲資料庫、支撐Redis的KV資料庫、自研大資料處理平台ODPS、分析型資料庫、批量計算,甚至其StreamSQL、MangoDB、基於網際網路的關系型資料庫OceanBase也行將推出。
要曉得這裡不少都是亞馬遜AWS經由9年經驗累積才發佈的全新服務。6歲的阿里雲就已經具備這樣的前瞻性了,這就是完整的基礎軟體產業鏈。說它像IBM也好,甲骨文也罷,總之,這些是中國基礎軟體企業發展多年尚無突破的技術門坎。
而且,阿里雲還有一個與亞馬遜AWS不同的市場:因為中美雲市場在成熟度方面的懸殊性,誰說阿里雲的雲技術必需以公有雲的形式泛起?假設阿里雲將這些雲技術分裝,以傳統的軟體許可證模式交付給行業企業使用者;假設阿里雲將這些雲技術打包在伺服器中,以合作或者投資其他企業的形式銷售業界流行的一體機。這些在未來都充溢想像空間。
五,服務配置:圈地生態圈
毫無疑惑,阿里在營運服務上是BAT中最強的。但服務消費者以及服務企業客戶之間有太多的不同以及不少行業門坎。回顧兩周前,這其實就是阿里雲為什麼與用友合作的最大緣故。
顯然,除了所有中國公有雲企業都在競爭的網際網路市場,未來行業企業的雲市場才是擁有最大增量以及存量的。儘管阿里以及用友的初步合作內含雲計算、大資料、電子商務以及資料行銷四個方面的內容,但雲絕對是其中的重點與基礎。阿里雲是中國最大的公有雲提供商,用友則是亞太本土最大的企業管理軟體與服務提供商,用友的行業企業經驗恰是阿里雲急需的,也只有IaaS+SaaS群組合之後才能真正服務到不同行業的企業客戶。
當然,一個用友還遠遠不夠。
譬如,週一阿里投資283億成為蘇寧第二大股東,未來蘇寧雲商是否也要跑在阿里雲上呢?除了更多的戰略收購與配置,阿里雲還需要更多合作伙伴,向雲平台使用者提供行業運用、行業解決專案、IT服務、硬體等服務,阿里雲甚至表示未來三年全世界合作伙伴將擴張至2000家。
儘管,依據一個季度的財報,現在談阿里雲能否趕上亞馬遜AWS還為時尚早,然而阿里雲的模子以及輪廓已經逐步清晰。阿里雲的野心還有哪些?就要看馬雲未來的部署了。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留言列表